在50年代,结婚就是早知道名字而未谋面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后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到了60年代,结婚开始有点讲究,得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婚前要找个木匠给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
而70年代,结婚讲究“三大件”,包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敏捷江山誉售楼部小编看到以前如果是上海牌石英表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很拉风”。
到了80年代,要求更高了,必须有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哪家如果少了一样,街坊邻居会觉得男方没钱。
90年代结婚的人,除了有房,男方还得准备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外加彩电、洗衣机、录像机这“三大件”,最好还配有摩托车,就算是豪华迎娶女方。
而现在“新结婚时代”的年代,“房子、车子、票子”已成了结婚首要考虑的“三大件”。敏捷江山誉售楼部小编可以说,房子代表的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去处,车子作为代步工具,而票子代表所有能用金钱买到的东西,涵盖了前些年代所有“三大件”。为争取到有房、有车、有票,不少年轻人又不得不掉进了“啃老族”的圈子。
因此,结婚并不是非得要房子,而是结婚所在的时代最稀缺,最昂贵的东西。昂贵到让整个男方家庭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为止。
如果房子便宜了,达不到让男人倾家荡产的地步,一个新的昂贵到让男方倾家荡产的结婚必需品就诞生了。于是新的三大件诞生。